您当前的位置:中国家居网资讯正文

留不住人的新区规划,都长啥样?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2019-08-10 13:03:43  阅读:8821 来源:腾讯房产 作者:责任编辑NO。郑子龙0371

文 | 3551字

来源:真叫卢俊

曾有位专注社区改造的朋友和我分享过这么一句话,“你到底是生活在城市里,还是社区中。”

不得不说,这确实是对生活很回味无穷的洞察,只是再仔细琢磨琢磨,其实城市间毛细的肌理,还是有微操作空间的。

但一个城市一旦成年了,能让你动刀的地方就不会多了,所以你能找出很多能影响城市的线条,但最粗的那条脉络,基本就是规划了。

之所以,今天想和大家讨论下这个问题,是因为前几天我们发了一篇关于浦东文章,非常有意思的地方在于,大家的争议点居然是,浦东和浦西到底谁宜居?

其实浦东浦西之争也不是什么新话题了,但是放到宜居这个立面上,却很鲜见。

今天,三鱼正好就想顺着这个维度,和各位聊聊,那些规划很好,或者看起来很美好的城市,可能真的未必宜居。

01首先,接着上面的浦东,没人能忽视有“三件套”压轴的陆家嘴,在上海或者中国的门脸担当。

实际上,作为中国最早全力营造的国家级新城和CBD,陆家嘴的规划也为一直行内津津乐道,关于这点,还有个很有趣的故事。

差不多在91年吧,大家都知道要做陆家嘴,但是怎么做,谁也没个谱,就搞了场国际竞标。

应该说,参标的英,法,意,日和中方,拿出方案都很有鉴别度,而最后陆家嘴成型,总体上还是用了我们自己这版为蓝本,几乎揉捏了各大方案的特点,便有现在的浦东起步。

但你看下当年评为第一的英方规划,就很有意思,大概是下面这个圆盘样子。

以当下视角看,这个方案哪怕现在也不过时,简单说,放弃了天际线和纯商务区的面子,把陆家嘴做成一个超大的中央景观花园和活动区(CAZ)。

而且英国当时步子太大了,直接放弃汽车优先原则,大胆采用这两年刚在中国流行的TOD模式,说实话,以我们当时的能力上限和视野,这样的方案能采用,才是unbelievable。

不管怎么样,没人能否认陆家嘴作为头部CBD的优秀,但是我个人在陆家嘴的肉身感受,楼是越长越高,但是真的走进去,会发现每栋写字楼都很忙碌,但是外面确实挺冷清,不怎么想多待,似乎也没什么生活味。

这就是当初,没有预留多少复合型的功能区,却供人们去交往休闲和生活。

当然,这样去苛责中国城市规划的先驱者未免不近人情,并且以陆家嘴为基点,浦东在外拓中,越来越重视社区化,产城结合这些复合型生活维度。

02好,浦东到底是不是宜居,这点上,只有真正意义上生活在浦东的朋友才有资格去置评。

这里,我给大家分享两个高能级规划城市,人们生活在其中,却都想搬家的

有这么两个城市,无论是平视视角还是俯视视角,都充满了美感,对称的,机械的那种美感。

因为都是白纸作画,两个城市把当时能用的最先进的城市理念,看起来最带感的城市建筑都用上了,甚至其中一座人均绿地面积可以达到100万平以上,整个城市肌理和线条可以美好到像一块瑞士手表的内部结构那般。

这两座城市,一个叫巴西利亚,巴西首都。

一个叫堪培拉,澳大利亚首都。

很少有人否定这两城规划当初的超前,如果说国际公认生活很失败,还是外人视角的话,那么生活其间的人,真的是用脚投票逃走的。

以巴西利亚为例好了,因为是首都和新兴城市,主要生活着两种人,一种是公务员,一种基层服务劳动者。

结果,公务员只要周末都会回到近千公里外的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居住,底层劳动者每天来回一个巴西利亚十公里外贫民窟。

等你真的走入巴西利亚的话,这样的景象没必要奇怪。

首先,虽然规划时要导入大量人口,但为了保持“飞机”形状的美感,不被破坏,城市内居然不准建设住宅,而是要在周围建设卫星城通勤。

接着,整个城市功能区切割的非常细且过于分明,这样可以建设宽敞的马路,明亮的绿化和各种大气建筑,但生活其间,你可能会遇到这样场景,即便看个病,对不起,必须穿越整个城市去到那头医务区。

所以,对巴西利亚的中上阶层来说,在这生活实在无聊,而对底层而言,在这生活实在不方便。

03其实,这样场景在国内未必少见。

三四线看的太多,我就不说了,就说去过的某个二线城市,面积上,应该是我看过国内新城前三的,夸张的中轴,各种牛气的建筑,然而,就是少了点人气。

问了下当地人,那边上班产业倒还好,就是生活便利真没法老城比,老城人愿意忍受通勤去上班,但就不愿意搬过去生活。

总结下,一切规划上被嫌弃的城市,不怪别人,而是从一开始就是为了规划而规划,而忘了最基本的常识,因为有人生活的聚集,才有了城市,规划,是人而规划。

好,那你说,国内规划城市没有宜居的吗?

这点上,我想和各位也说说一个例子,应该说他是国内规划比较成功的范本了。

当然,我不是要吹捧他,因为三鱼在这里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,所以我能真实聊聊我的切身感知。

苏州工业园区,是幸运的,不是因为他一开始比别人牛在哪里,而是最早操盘的,是新加坡这个老师。

除了经济和政治奇迹,这个神奇的国家,也是世界级城市规划的教科书。

也因为规划的全盘输出,苏州园区从90年代起步,就敢确立,“规划大于市长”。

也因此现在效果图,能和20多年的规划草图神奇的重合,其实我们国内从来不缺好规划,但是不走样,能一撸到底的规划,真的太少。

而对看不见的城市规划细节,更不会妥协,比如为了改善园区地势低洼内涝问题,直接整体填土加高80公分,一绝后患。

好了,有着这两层保障,园区进度却开始出奇的慢了下来。

先是围绕金鸡湖,做了一个超大的活动区,商务,住宅,公园,景观,设施啊互相穿插,虽然没了抖音上壮观的天际线,但是生活在金鸡湖边真的很有乐趣。

接着,从金鸡湖外延的过程中,就是园区的精髓,邻里中心了。

应该说,国内做邻里中心的很普及了,但园区是做的最早,也是最前置的那个。

这样一开始,就能保证生活的私密性,还能生活便利性一次打包在步行一碗茶的距离上。

哪怕这样的缝缝补补,配钥匙的细节都没有忘记。

重要的是,预留了大量交互式的场景,搞搞什么邻里活动,我在园区真挺常见的。

而园区就在这样的演化下,最终变成这样一个新城,一开始进来都是不适应,但只要生活上一段时间,就怎么也舍不得走了。

说到底,鞋合不合脚,只有自己知道的。

04

那么,我们回到上面,浦东是座规划先行的新城,那浦西,真的宜居吗?

这点上,我无意再挑起什么撕逼之战,因为很low,且就像前文说的,自己的鞋自己知道,所以我打算和各位再分享一个,上海一直用来对标的城市,纽约。

这两个全球兴起时间不长的超级都市,彼此有点像镜子,至少在大家的印象中,应该是壮观。

只是如果以纽约来说,除了中央公园恢弘和天际线的齐整,规划上对居住者宜居考量,极容易被忽视。

拿出纽约的成型和规划图,粗看会发现会很单调枯燥的。

但是城市肌理的尺度感拿捏的很好,这就能埋很多构想。

在纽约,平均每三分钟就能穿过一个街区,而且底商看起来是落后时代的,但是纽约街头到处保留了大大小小各种品类的底商。

这样做的好处有3个,

第一,生活在纽约有种参与感,

第二,每栋公寓都能在5分钟步行内找到自己生活大部分需求,

第三,场景切换很快,这个城市不枯燥,很有趣。

最难的是,纽约作为一个真正的移民城市,规划上还要考虑到种族的生活和文化习惯问题。

这方面,纽约在规划上没有为族群问题设置隔离区,但对自发形成的文化界限和聚集区,又能保持默许,民族间的开放和私密维持了很界限的平衡。

在纽约,一个华人可以不出唐人街过完他的一生,又随时选择去能去旁边的意大利区感受风情。

其实这些都不是规划出来的,只是因为当初在规划时,放手了大量留白,正是这些留白的随机生长,才有了城市独特个性。

纽约,终于变成了那个人人都会黑两下,但是每个人都想去生活或者体验一下的城市了。

05

其实写到这,我多少都有点感慨,自己也算见过国内不少的城市,但很多都是,新城界面看着很高大上,但是找个便利店都很困难,老城虽很有烟火气,但也基本没什么私密和规划可言。

最近,三鱼难得在追一部剧,叫《长安十二时辰》,讲了一个唐朝的反恐故事,地点,长安

坦白讲,哪怕放在现在,我个人依然认为,长安,无论纵向还是横向,都是中国最伟大的城市。

不仅仅是以当时条件承载了百万人口的恢弘,我曾特地去查过长安排污系统,几乎完全已经有了现在化的体系模板,明渠,暗渠和池苑,能保证上游饮水安全和下游的排污清洁。

剧中有一个争夺焦点,叫长安舆图,其实就长安规划图,哪怕现在去看这份规划,轴向,功能,种族,无一不在生活上做了全面考量。

最后,有了那个,长安。

06

我突然想到朋友开头那句话,那么,好吧。

“我愿意生活在街道和社区里,但那也是城市的街道,无论他是规划的美好,还是沉淀了烟火,生活,那就选让自己感到活的舒服的城市吧。

“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,可以联系本站!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!